10月2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的特殊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回信,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地质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地质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这是全国地质工作者的共同荣耀。
作为地质工作者,自己倍感振奋、倍受鼓舞、倍增信心。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大力发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
我们要厚植地质报国情怀,大力传承弘扬地质工作优良传统。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找矿报国的奋斗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地质人以为国找矿为己任,情系山野、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攻坚克难,形成了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四特别”精神,集中体现了地质工作者报效祖国的坚定理想、甘于奉献的行为风范和不求名利的价值追求,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中,勉励广大地质工作者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这是新时代对地质工作“三光荣”“四特别”精神的再升华再提升,是对地质工作者的肯定和褒奖,也是对我们更好传承优良传统的激励和鞭策。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作为地质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向“英雄地质队”学习,赓续地质精神血脉,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奋力续写新时代地质人更大荣光。
我们要履行地质报国使命,积极投身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作为我省地质找矿的主力军,华冶局有着光荣的历史,取得了丰硕的找矿成果。自1954年以来,我局广大地质工作者便扎根安徽,肩负着为祖国寻找宝藏的光荣使命,以“火一般的热情”,唱着《勘探队员之歌》,足迹踏遍了江淮大地的山山水水,发现并探名了白象山及外围铁矿、姑山铁矿、新桥铜硫铁矿、马山金矿、琅琊山铜矿、姚家岭铜铅锌矿、舒家店铜矿、龙山铁矿、荷花山铜铅锌矿等一个又一个特大型及大中型矿床,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无论是计划经济年代火热的找矿大会战,还是上世纪90年代地质工作最困难的十年;无论是新世纪地质工作的“十年春天”,还是2013年之后又一次面临深度下行的严峻形势,我局一代代地质人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为国找矿,不断砥砺前行,用一个又一个重大找矿成果为地勘事业发展历程作了最好的注解。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谆谆教诲,牢记为国找矿的使命任务,胸怀“国之大者”,积极投身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要充分发挥我局在铁、铜、金、铅锌等战略性金属矿产勘查等方面的传统优势,加大地质勘查投入,统筹全局地质技术力量,加强地质立项工作,积极申报各类基金项目,精心实施好在手地勘项目,加强成矿规律研究,力争实现找矿更大突破,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我们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广大地质工作者,要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勘查力度,加强科技攻关,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地质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地质工作全过程,自觉做绿色发展的践行者、能源资源的保障者、生态文明的守护者。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聚焦绿色勘查、找矿突破、生态环境治理、地质灾害防治、智慧矿山、地理信息、工程物探等我局相对优势领域,集中力量加强科技攻关,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要以科创平台建设为抓手,持续强化我局科技力量培育,发挥好局科技创新基金的“孵化器”作用,着力培育和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搭建起由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等组成的高层次人才梯队。要不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切实优化人才激励机制,为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松绑减负”,不断激发科研人员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矢志不移以科技创新赋能我局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华冶地质事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