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随着812队赴云南抗旱找水人员设备平安抵达铜陵,标志着该队参加省国土厅组织的云南抗旱找水统一行动圆满结束,6名施工人员奋战60天,完成6口水井施工,4口见水井日出水量300吨以上,解决了当地2万余人生活用水。812队不仅向灾区人民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也向全国人民展示了安徽地矿人风采。
既然去云南了,就要有结果
3月31日晚6点,闵玉松接到上级紧急通知,第二天中午前组织钻机到云南抗旱打井找水,生产旺季抽调人员设备谈何容易,但灾情就是命令!4月1日钻机先行运抵合肥,4月2日人员赶赴云南,与兄弟队1000米钻机相比,812队派出的150型小钻机显得很寒酸,让带队领导和同行直犯嘀咕:这能行吗?“打浅井,干了再说吧,既然去云南了,就要有结果?!辈簧醚蕴傅你捎袼苫卮稹?
千里跋涉,4日到达红河州弥勒县,5号安装,3天3夜连续作战,打到井深50米处见水了!第一口“安徽井”日出水量就达100吨!首战告捷消除了大家此前的顾虑,也极大地鼓舞了抗旱找水队伍士气。
云南在红层中找水多为风化裂隙孔隙水,一般出水量只有20-30吨,施工难度大,常见坍塌、掉块、孔壁不完整,稍有不慎打穿隔水层就前功尽弃,施工技术人员必须有高度责任心,胆大心细判断准确。闵玉松带领机组辗转数百公里,历时两个月先后完成6口水井,4口见水,日均出水量300吨,1口见到20米厚煤矿,按当地月人均1吨生活用水计算,可满足2万人生活用水,为抗旱救灾作出突出贡献。省国土资源厅云南抗旱前方总指挥李益湘称赞812队9号机台创下多项第一:“第一口见水水井;第一个圆满完成任务;人均施工水井数量第一;出水量第一的浅井;3天完成一口井效率第一?!?
我们最大特点就是能吃苦
懂技术、讲效率、特别吃苦耐劳是9号机给人最深刻印象,地质队员不怕艰苦连续作战的特点在抗旱救灾中得到充分体现。每个水井施工点相距60-70公里,搬迁加上购置水泵管材、验收交付地方政府都需要占用大量时间,钻机必须保证3天一口井进度,他们做到当天搬迁当天开钻,如遇下午搬家再晚也要安装好。在云南期间9号机人员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7-18个小时,最长一次夜班连着白班加上钻机搬迁,到达新的施工点安装设备,晚11点安顿时却发现当地政府没协调好,工人们只好拎着被子找地方睡觉。
如果说体力上的劳累还可忍受,灾区生活上的煎熬就成为更严峻考验。饮食生活一切从简,菜没油一锅煮,苍蝇一围就是一片,洗澡更是奢侈?!八敛环笔腔槿嗽弊疃嗟谋г?,恶劣卫生条件下812队9号机6人曾倒下5个,3天内轮流边干活边吊水,闵玉松机长也因水土不服腹泻一天一夜,最后拉得连水也不敢喝了。对灾区人民深厚感情和工作责任心,让他们在如此恶劣环境中坚持到了最后一刻。
抗旱救灾团结协作最重要
集体行动中团结协作精神尤为重要。作为9号机机长的闵玉松不仅带领本机组取得突出成果,还主动协助兄弟队伍,在现场自觉担当起技术指导员、联络员。5月14日,9号机完成既定4口井任务可以提前返回,而此时省厅前方指挥要求他们协助进度落后的兄弟队再打一口井。5月23日,因开远市找水进展不利,省厅前方指挥部再次要求812队协助兄弟局到开远市打井,闵玉松机长带领疲惫不堪人马,又立刻赶赴130多公里外开远市羊街镇,连续3天打出日出水量70吨以上水井,开远市委市政府专程赶赴机台赠送写着“千里支援抗旱找水保民生,无私奉献爱心人民永不忘”的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朱 玲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