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空降快餐联系_夜来香论坛官网,500元快餐4小时不限次数,51pc·mc品茶2024下载

党建领航
热点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领航 - 地勘文化
党建领航
实施“两个融入” 促进地质找矿工作大发展
  • 发布日期:2009-09-20
  • 作者:郑新建
  • 阅读次数:
  • 分享:

屯调所所长  郑新建
   
    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对矿产资源需求持续增加,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性因素。作为从事地质找矿工作的国有地勘单位,如何针对这个问题,加速地质找矿工作,用科学发展观来统一思想认识,破解难题,促进地质工作大发展、地质工作大突破。笔者就本单位近几年改革发展和地质找矿工作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浅谈几点认识。
    一、地勘单位的现状和问题
    地勘单位作为国家资源的开发者,国民经济的先行兵,从共和国成立到现在,为国家寻找了大量的资源,保障了国家建设的需求。但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地质工作一直处于停滞徘徊状态,找矿工作停顿,项目殆尽,导致了地勘单位队伍不稳,专业技术人才大量流失,专业设备陈旧老化,国家专业学院基本改换了学科,地质科研停顿,技术人才断档。地勘单位由找矿为主的专业队伍,转变为靠市场挣饭吃保生存的“事业单位”。 
    2006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近几年来,地质工作得到了加强,也取得了找矿新成果,为国家改革开放提供了一定的资源保障。但历史遗留的问题和困难,制约了找矿工作的开展,如何实现中央提出的“地质工作大发展,地质找矿大突破”的要求,任务艰巨,问题很多,难度很大。其主要原因有:一是队伍老化、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设备陈旧过时,缺乏现代化找矿技术和设备。二是找矿手段原始,缺乏新的找矿理论,对矿床类型及成因缺乏研究和新认识。三是现有的地勘单位的体制制约了地勘事业的发展,机制不活有待于进一步创新改革。职工的改革开放意识薄弱,观念陈旧,传统思想仍处于固化僵持阶段,“大锅饭”、平均主义仍然存在,缺乏创新意识。四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很多,发展后劲不足。主要表现在资金缺乏、职工住房陈旧、企业办社会、地勘费严重不足等。  
    二、地勘单位的发展和思考
    面对地勘单位上述的状况和问题,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地勘单位的改革和发展,笔者认为要实施“两个融入”,加速地勘单位的改革步伐,真正使地勘单位担负起国民经济的排头兵,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融入地方序列,逐步改变事企两种经济结构体制,实施两个战略转移
    目前全国大多数地勘单位都从过去的行业化管理转换为属地化管理,但是在实际上还没有真正融入到地方。地方政府还没有真正把地勘单位当作政府的直管单位,各项政策,特别是财政、人事、社保等,没有按政府其他省辖厅局来予以管理和支持。导致了我们同政府其他事业厅局差距甚远,这不仅反映在组织管理系统上,也反映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上,特别是职工的收入分配及福利上亦存在着天壤之别。因而,如何真正融入地方,乃是我们要转移的第一大战略目标。
    “融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接轨的一种形式,是平台的一个构筑过程,也是发展的突破口。其优势:一是把我们同地方紧密结合起来,在同一平台上享受同等的相关政策和待遇,可以解决我们目前所面临的资金紧缺以及日益上升的职工利益需求和难以解决的经济困难,使我们达到和其他事业单位的基本平衡,保持同一协调发展的水平。二是可以使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在全省进行流动、交流,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能进能出、开发开放局面的形成,以解决地勘单位多年来人才结构不合理,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围城”困境。
    通过接轨,从服务地方到融入地方经济,这就是我们要转移的第二大战略目标。改变我们管理中原来“部属”模式和不符合市场经济的体制,解决效益较差、发展困难的问题。在国家还未正式启动地勘单位改革之前,我们在推进两个战略转移的同时,逐步深化事转企的改革,以明晰产权为重点,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事业费分配办法,以二级单位为单元,使地勘单位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同时逐步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推进离退休管理社会化进程,转换管理体制,创新搞活机制,建立以市场为依托、效益为目的、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事转企的根本性转变,促进地质找矿工作的大发展,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融入市场,发挥“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势,实现两个战术转变
    目前地质工作正处于重大转折时期,从以往的外延式发展转化为以保障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调整、改革、开放和全球化内涵式发展的新的战略性转变。地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都发生了重要转变,地质工作中的体制不顺、活力不足、投入不够、功能不强和人才缺乏的问题,导致了矿产资源勘查滞后,重要资源可采储量下降,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所以我们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地质找矿工作,这是我们地质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在地质找矿上要有新突破、地质服务上要有新拓展、地质科技要有新发展,进一步增强地质工作服务功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用力的资源保障和基础支撑。
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实现第一个转变,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勇于突破固有模式,勇于闯出新的路子,推动思想大解放,促进观念大转变。要从“三不”(安于现状不想改,畏首畏尾不敢改,视野狭窄不会改)走向“三勇”(勇于革思想的命,勇于削手中的权,勇于去部门的利)。彻底转变不符合、不适应地质找矿工作发展的一切思想观念,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提升服务上来,统一到促进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上来。把思想观念真正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形成的思维,转变到符合科学发展,促进地质找矿的新思维上来。
    其次,要从体制机制上来一个新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地质工作,是一个全新的过程,它有其新的规律和模式。如何拓展工作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更好地推动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目前的事业体制仍存在着很多计划经济的成分,导致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创新和服务功能不强、队伍建设不到位。因此体制的转变亦是地勘单位创新发展改革重头戏,也是走出困境,突破“围城”的唯一通道。
作为地勘单位在当前一方面承担着国家的资源勘查、开发和地质灾害的调查治理,以及工程勘测勘查工作。另一方面还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开展多种经营、服务创收工作。为了更好地运用市场机制,更紧密地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更有效地发挥地质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服务的多种功能。首先就需要自身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才能增强活力,加强动力,切实提高地勘单位生存发展的实力。这也就是说要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走企业化经营的路子。这样才能使地质找矿工作既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又实现地质找矿工作自身的持续快速发展,真正落实温家宝总理提出的“两个更加”(地质工作要更加紧密地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要求。
    当前中央对地质找矿的布局和思路已经形成,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已经提出,作为地勘单位如何真正落实,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认识,深化改革,转变观念,加快发展,增强地质找矿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和服务功能,促进地质工作大发展,地质找矿大突破。
流量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