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空降快餐联系_夜来香论坛官网,500元快餐4小时不限次数,51pc·mc品茶2024下载

党建领航
热点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领航 - 地勘文化
党建领航
从 故乡 的 变 化 说 起
  • 发布日期:2009-11-16
  • 作者:陈长春
  • 阅读次数:
  • 分享:
                      
    今年年初,我回到久违的故乡探亲访友过春节,一住就是四个月,耳闻目睹故乡的巨大变化,欣喜无比,感慨万千。
    我的故乡是成都平原上的一个普通村落,处于两县交界的干溪河边,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长久以来被一座穷“山”压着,乡亲们过着紧巴巴的日子:一天就吃两顿饭,出门只有草鞋穿,夏天没有蚊帐用熏烟驱蚊,冬天没有棉衣以烤火御寒。我还记得,那是1952年的儿童节,老师要我们穿白衬衫系红领巾,我没有白衬衫急得团团转,母亲走遍村子才为我借得一件,尽管它大得很不合身,我还是高高兴兴穿着它,然后光着脚一路小跑赶到学?!忧澳侵质巢还埂⒁虏槐翁宓那钊兆尤梦抑两衲淹?。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故乡的贫穷渐行渐远,到如今已是旧貌换新颜:从前低矮昏暗的茅草房已变成宽敞明亮的砖瓦房,还有些两、三层的楼房拔地而起;从前泥泞弯曲的乡间土路已改造成笔直的水泥路,纵横交错,村村相通;从前种田肩挑背扛,现在种田用机器,春天拖拉机“突、突、突”耕地,秋天收割机“哒、哒、哒”收庄稼;从前煮饭烧柴草烟熏火燎,现在煮饭烧煤球、用电磁炉,既省事又卫生;从前出行靠两条腿,后来用自行车,现在是摩托车、豪华电动车,少数农家还开起了小轿车;从前人际交流靠书信,现在电话普及到农家,年轻人个个带手机,有些人家还接入了互联网;从前听收音机就算阔气,现在家家户户有大彩电。至于空调机、电冰箱、DVD、洗衣机、热水器等诸般家电,已经不是城里人的专用品,不少乡亲家里都有了,他们开始享受生活,过起向往已久的“耕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和“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日子来。
    故乡变化最大的还不是衣食住行,而是乡亲们脸上的表情。从前整天为吃穿发愁,没有开心的时候,现在丰衣足食,钱包慢慢鼓起来,怎能不笑脸常开呢。我与隔壁邻居、现年78岁的李大叔闲聊,他乐呵呵地说:“农民现在好啦,种田不交公粮,上学免除学费,看病吃药给报销,买了家电领‘回扣’(指政府补贴)。”笑得合不拢嘴的不光是从旧社会过来的李老汉,还有全村的男女老少,他们沐浴着惠农政策的阳光,用辛勤劳动换来丰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正是由于有了好心情,所以故乡的春节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灯高挂,热闹非凡,就连那夜空中绽放的礼花也格外耀眼、灿烂。
    还是那片土地,可它长出的庄稼一年比一年好;还是那些乡亲,可他们的生活质量年年都在提高。我的故乡确实变了,变得让我不敢相信,变得让我认不出来。由此我联想到,全国所有的村庄也都今非昔比,沧桑巨变,我的故乡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百花园中的一朵小花而已。至于江苏的华西村、天津的大邱庄、山东的西霞村等,那更是中国成千上万个村庄的领头羊,它们已经率先步入小康,成为中国农村的未来。
    我们的农村跟随伟大祖国的脚步,走过了六十年的风雨历程。从土地改革分田地当家作主,到人民公社吃“大锅饭”遭遇折腾,从包产到户搞改革,到数以亿计的农民进城务工,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使农民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劳动致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因此可以说,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六十年,也是农村由贫穷到温饱再奔小康的六十年,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引导,没有雄厚的国力扶持农业、支援农村,我们的农村就不可能是现在这样兴兴向荣。
    在欢庆建国六十周年的时候,我想借用宋朝政治家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著名诗句,祝福我的故乡和全国成千上万个村庄,永远阳光明媚,年年五谷丰登,在希望的田野上建起文明富裕、平安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家园。
流量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