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书
- 发布日期:2009-10-18
- 作者:管理员
- 阅读次数:
次
-
分享:
孩子上小学五年级了,很爱读书,常想和我讨论书中的人物或精彩之处,我常不知所措。孩子很好奇地问:“妈妈,您不是大学毕业吗?”我哑口无言。是啊,好多书,我该读,却没有读过。是我不爱读书吗?不!我儿时想读书,却没书读。
1978年,我要上小学一年级了,妈妈开始给我准备学习用品。她翻箱倒柜,找出一些碎布条,一点一点地拼成两片一尺见方的塔形图案的布片,滚上花边,缝上带子,就做成了一个独特的书包(那个书包我一直背到小学毕业)。再用卖鸡蛋换回的块把钱,买了一个铁皮的、背面印着乘法口诀表的铅笔盒,几支铅笔,两块橡皮,用大白纸订成几个练习本。我就高高兴兴地上学了。
学语文是少不了要查字典的。那时家里常为了一日三餐发愁,要钱买字典不是一件有底气的事。一天,趁妈妈刚卖了些鸡蛋,正高兴的时候,怯怯地跟妈妈要了一元一角钱,乐颠颠地来回走了十四、五里路,花了半天时间,买回一本32开的《新华字典》。那是我第一本学习工具书,一直陪我读完高中,走进大学。
儿时的我,书包空荡荡的,除了学校统一发的课本外,就是作业本、铅笔盒。没有钱,也没有地方去买必要的辅导书,更没有五花八门的图书。文学名著也好、名人故事也好、科普读物也好,我甚至没见过。拥有书读,那只不过是一个遥远的、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罢了。就这样,小学的时光荒废了很多。放学后,或帮家里做家务,或拔草喂羊,或照顾妹妹,或烧火做饭……。童年的记忆里,满是生活的艰辛。渴望知识、渴望阅读的心,从来没有被满足过,像沙漠一样饥渴。以至于读中学时,学校那间不大的图书馆常常被挤得水泄不通,怎么也借不到想读的书。
前几天,孩子又要订书了,《少年军史博览》、《儿童文学》、《小学生学习周报》、《幽默大师》、《童话大王》……孩子看看这种想订,想想那种更好。孩子还在上小学,他的双门四层的书橱已经挤得满满当当了。世界经典童话、文学名著、科普读物、文学杂志、幽默笑话、经典漫画……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中午放学后、晚上临睡前、周末的闲暇时间,孩子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去书的世界里漫游,和书中的人物对话,如痴如醉。有时为了看一本好书,上床了还躲在被窝里偷看。孩子读书的热情感染了我,我也常常找来一本名著或是一本杂志,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
我羡慕孩子赶上了想读书就有书读的好时代,更感谢党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给老百姓带来了好日子,让层出不穷的好书飞到老百姓家安家落户。我要和孩子一道努力读书,把儿时该读未读的书补起来,补过一个不一样的更有意义的童年。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