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测绘总队中标芜湖市地下管线建设工程,并及时组建了芜湖普查项目部。项目部积极应对任务重、经验少、管理难等问题,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想法设法,多措并举,确保了项目稳步有序推进。
科学划分测区,做好施工准备。项目部为便于管理,本着“以河道、铁路、区界等界线为分割线,各测区边界清晰”的测区划分原则,将整个普查区域合理划分成8个测区。同期组织人员进行试验区试探测,制定项目探测进度计划表,编写项目技术设计书。2018年12底完成探测仪器的方法试验以及试验区的试探测,并提交项目技术设计书、试验区普查数据给监理单位,经验收合格后收到了项目“开工令”。
及时壮大队伍,确保项目进度。项目初期就面临着施工进度滞后问题。2019年初,现场探测共有42组,受雨雪天气、春节假期等客观因素影响,未能完成“进度计划表”中的探测任务。项目部积极谋划,多方协调外协队伍,采取增组保进度的策略,于2月25日将探测作业组增至93组,共计260余人,最终在3月底顺利完成了3、6测区3200公里管线长度的成果资料既定提交计划,并经监理验收合格,截止4月25日现共已完成6200公里的探测任务。
注重日常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项目上组多、人多,管理难度大。项目部本着分片把关、层层负责、滚动进行的原则,坚持项目施工完全按项目设计书实行,采取倒排工期、进度上墙的倒逼机制,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合理优化工序搭配,工程施工按照计划分区分块逐步进行,完成一块检查验收一块,资料齐全质量达到优秀后方可开始下一块的施工。项目部还采取微信群现场发位置方法,要求各组每天到现场必须发位置,随时掌握施工动态。通过科学的管理,大大减少了整改、返工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整体工作成果质量。
加强协调沟通,争取外部支持。项目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好的沟通协调。项目初期,由于业主提供的的基础资料不全面,如道路红线、管线权属单位等现有资料不足,从而导致多个工序无法按既定计划开展。项目部积极与业主沟通,主动配合跑权属,帮忙出主意、想办法,寻求解决方案;同时充分利用工作例会,了解业主方对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等需求,也把平时作业组无法解决的一些探测疑难问题汇总给业主,让其协调管线权属单位帮忙解决。
强化技术攻关,解决施工难题。供水管道是芜湖市地下管线调查一重要部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供水管道阀门井井口较小且淤泥较深,无法直接见管量测,且管道多为已使用15年以上的PVC材质,韧性不够,外力压碰时极易爆管。但根据项目的要求,供水管道阀门井属于明显点,量测误差不能大于5cm,必须以“钎探”方式辅助量测来保证探测精度。项目部在总队质量保证科的带领下,结合权属调研、以及通过现场实地量测验证,并报经监理和业主同意,制定了针对PVC材质的阀门井量测方案,有效的规避了“钎探”方法带来的施工安全风险。
细化责任落实,保证生产安全。管线探测主要位于市政道路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为此,项目部依据总队《安全操作指导手册》,再结合项目实地情况,专门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施工规定。同时加强现场的巡控,及时纠正作业人员不正之处,让纸面的“规定”在现场落实落地。对没有严格执行“规定”的作业组,视情节的严重程度给予经济处罚,让规定与利益挂钩,使得各个作业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更加明确,施工人员的防患意识进一步强化,有效贯彻了“把隐患当事故处理”的要求。
严格保密管理,做到数据安全。普查项目涉及到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管理方面,严格按照单位的《保密工作手册》设立保密制度,办公现场设置了保密室,配备了保密专用计算机,数据光盘进出登录在册,并在项目实施之前,由单位保密委对全员进行系统培训,做到心中有数,争取达到项目的数据保密要求,得到业主和监理方的一致肯定。